close

  核心
  提示
  目前的文化產業和文化體制最大的問題在哪裡?說到底,就是面向市場不夠,也就是面向消費者不夠。市場是檢驗文化產品是否滿足國民需求的最好平臺。某個文化產品好不好,關鍵要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不進入市場就沒法檢驗。反過來,通過市場也才能提供適應民眾需求的文化產品。
  □付克友 成都商報評論員
  12月23日,李長春《文化強國之路》讀書座談會在成都舉行,25日《成都商報》特別刊發了其中的兩篇重要文章。也就在同一天,在《成都商報》20周年慶典———“我看未來20年”大型公益演講的首場巨獻中,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宣佈萬達要走高科技的文化產業道路,並提出在2020年之前,萬達文化產業至少要做到800億,進入世界前10名的目標。
  這不是一種偶然的巧合。如果說李長春的著作指出了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產業對於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強國之路在於堅定不移的市場化改革,那麼王健林則以一個企業的成功經驗和一個企業家的商業眼光,為此提供了一個鮮活案例。
  文化產業為什麼重要?從國民需求的角度看,隨著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的文化需求也水漲船高,並且比重越來越大;從經濟轉型的角度看,文化產業發展意味著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型,也意味著從外需向內需轉型。文化不強大,經濟轉型就是空中樓閣。很大程度上,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與其經濟模式關係緊密。比如,像美國這樣歷史文化資源不太豐厚的國家,卻是文化產業大國,其產值占到GDP的24%左右,而中國卻只有2%。
  按照王健林的說法,中國的文化產業水平很低,要麼有文化沒產業,要麼有產業沒文化。不僅是收入少,更重要的是沒有影響世界的文化品牌。因此,中國的文化產業要奮起直追,就得靠改革、靠市場。
  目前的文化產業和文化體制最大的問題在哪裡?說到底,就是面向市場不夠,也就是面向消費者不夠。市場是檢驗文化產品是否滿足國民需求的最好平臺。某個文化產品好不好,關鍵要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不進入市場就沒法檢驗。反過來,通過市場也才能提供適應民眾需求的文化產品。萬達的文化產業,就是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的產物。在商業地產開發中,他們發現,單一的購物中心,很難吸引人。人氣不旺,消費也不旺,於是開始引進文化娛樂元素,實現文化產業和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
  依靠市場,文化產業還能促進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首先,市場本身就具有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萬達的核心業務和產業支柱是房地產,它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模式投資驅動的一個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直接受益者。然而,王健林判斷,10年內,房地產行業將萎縮,未來10年,中國城市化將達到65%,等到了70%左右時,房地產開發、尤其是新房投資就會萎縮。因此,他將選擇文化產業作為萬達的另一個支撐。其次,市場也具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力量。拿萬達來說,2006年才正式進入文化產業,2012年萬達文化集團收入就達208億,在中國文化企業30強中名列榜首,在全球文化企業中也排名第38。這就是市場的力量。  (原標題: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就得依靠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t77uttu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